陸委會:陸加大反獨力度 |
記者胡宥心/台北報導/聯合報 |
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影響東亞未來局勢,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今天邀陸委會、外交部、經濟部等部會報告如何因應。陸委會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對台持續強化反獨以及一中原則,兩岸緊縮格局不變,對岸並藉由負面解讀台灣內部的政情發展,持續加大反獨力度,兩岸關係仍呈冷和的局面。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邀陸委會、國防部、外交部、國安局等單位,就「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之東亞區域情勢變化與因應」報告。陸委會書面報告指出,川普新政府相關政策與國安團隊尚在形成與調整;中國大陸積極對美國外交操作,保持在區域議題角力有利態勢,穩固「十九大」前外部情勢。此外,大陸對台持續強化「反獨」、以「一中原則」施壓,兩岸緊縮格局不變;我方密切注意兩岸情勢與川普政府上台後的東亞政策發展,尋求建設性兩岸關係與穩健台美關係並進,維護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發展。外交部報告中則表示,美國政府高度重視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維持穩定的台美關係與東亞區域局勢對台美兩國都有益處,政府將在既有良好基礎上,持續向美國說明台灣的重要性。為了鞏固十九大前的外部穩定情勢,陸委會指出,大陸持續在南海、東海、西太平洋等海域演訓,加大對美、日、韓在釣魚台、薩德部署及南海監控的反制力度,並對朝鮮核議題提出「雙暫停」(北韓暫停核武與飛彈活動、美國與南韓暫停軍事演習)與「雙軌並行」(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停核機制轉換),恢復六方會談等倡議,以保持中美在區域議題角力的有利態勢。針對美國退TPP,經濟部報告指出,TPP前景不明,紐西蘭、澳洲已把目標轉為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談判,但重大議題進度緩慢。台灣除持續修商標法等規範符合TPP法規,另外也持續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下,爭取與美國簽自由貿易協定。 |
 |
 |
|
|
兩岸交流停擺 海基會改接待里民 |
記者李仲維/台北報導/聯合報 |
兩岸官方交流互動受政治因素陷入僵局,首當其衝的是海基會功能大受限縮,不僅與對岸協商、交流停擺,對台商的服務能量也形同「腰斬」, 近期兩度接待當地里民參觀海基會大樓「敦親睦鄰」,加強「能操之在我」對內工作。去年五二○以來,陸方對海基會去函函件「已讀不回」,兩會協商談判完全停擺,交流方面,自去年一月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後,海基會四月還有科長級人員隨中華救助總會赴大陸參訪交流,但五二○之後至今,海基會連科長都無法登陸了。馬政府時期,大陸政、商、學界拜會海基會可說絡繹不絕,海基會前董事長林中森自稱,三年多任期內,接待大陸訪問團高達四百多團;如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大陸訪賓也將海基會視為「禁地」,不再登門拜訪。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早年曾在金門當兵,對金門有特殊的情感,他苦思突破兩岸僵局之道,過年前拋出善意,邀請海協會長陳德銘到金門相會,不過立即吃了陸方一記軟釘子,「田陳會」不了了之,田弘茂最近也鮮少公開露面,更沒再提「田陳會」的事了。根據最新統計,截至二月底,海基會協處台商經貿糾紛的案件僅卅七件,其中大陸人民及廠商投訴案件連兩個月掛零,估計今年全年協處案件與去年差不多,不到三百件。 |
 |
 |
|
|
美前財長三建議 應對兩國新局面 |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面對當前備受關注的美中關係,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對於如何與美國總統互動給了北京三點建議:找到具共同利益的領域、跳出既定思維、重新審視中美經濟關係。鮑爾森曾於2006年至2009年擔任美國財政部長,他在高盛任職期間,因曾經協助多家大陸國有企業成功赴海外上市,而與多位大陸領導人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大陸前總理溫家寶就曾對鮑爾森說,「到訪過中國70多次的人是不多的,而且你還深入到雲南偏僻的地方,住了20塊錢的旅館,你可稱得上是中國的老朋友。」被視為「中國通」的鮑爾森,18日出席北京一場「川普時代的中美關係」論壇時表示,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同時也面臨很多棘手問題,存在很多重大分歧。他認為,中美經貿關係是兩國關係的「壓艙石」,中美兩國都從雙方6,000多億美元的經貿關係中獲益。不過,美國的貿易赤字在擴大,導致美國國內存在很強烈的民意認為貿易關係失衡。鮑爾森指出,現在是重新調整中美關係的機會,包括貿易談判,與10年前相比,中國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需要進一步開放,而比較好的做法是逐個部門地與美國談判開放問題。在被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問到,能否給中國領導人三條建議,如何更好地處理與川普的關係時,鮑爾森表示,川普的內閣不太瞭解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川普本人完全沒有職業政治家的經驗,非常反常規。此外,當前的大背景是,現在的美國人民認為中美的經濟關係和貿易關係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情況下,鮑爾森給北京的第一個建議是,要樹立積極的動能,找到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找到一些獲得早期收穫的機會,樹立一些信心是有利的。其次,需要跳出框框來思維。鮑爾森說,他相信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跟川普都願意用非常規的手段和工具來實現雙方的目標。這樣雖然可能帶來大的風險,也可能帶來突破,例如在北韓問題上就可能可以更好的解決。第三則是重新審視中國經濟關係。他指出,中美之間目前存在許多矛盾,像是安全的問題,但進一步開放對中國、對其他國家都是有利的。通過加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在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中美雙方都將有利。 |
 |
 |
|
|
港特首選舉終場辯論 火藥味濃 |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聯合報 |
香港特首選戰進入最後一周,三名特首候選人昨晚進行特首選舉前最後一次同場辯論,雖然沒有互相質詢環節,但曾俊華和林鄭月娥二人互槓,火藥味十足。由一千一百九十四名選舉委員組成的「行政長官選舉論壇籌備委員會」,昨於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特首選舉論壇。曾俊華、林鄭月娥和胡國興三名候選人各有三分鐘介紹政綱,之後接受選委提問。香港特首選舉廿六日登場。港媒報導,林鄭月娥暗批曾俊華在政府工作時不認真,她說自己擔任發展局局長時是曾俊華的下屬,每次進入曾的房間都很羨慕,因為曾的辦公桌上什麼都沒有,反而自己桌上滿滿的文件夾和紙張。她暗批曾俊華放消息修理她 ,指兩人「本是同根生」,她不會請人爆料。曾俊華則批評林鄭的支持度和不支持度相差很遠,找不到適當人才協助她,甚至批評她若當選特首將成為「三低」特首,包括低民望、低能量及低接受度。林鄭有很多不同的政策都爛尾收場;市民經過過去數年,都知道什麼是語言偽術。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選委梁兆昌問候選人是否支持香港電台成為獨立機構,以監察政府工作?會否提供資源?曾俊華指,曾研究港台政策,希望上台後可成立第二個「BBC」;林鄭月娥稱,非常關心港台前途,有很大空間發揮作為公營廣播機構可能;胡國興支持港台公正獨立,不只替政府辦事,還是替香港市民辦事。選委司馬文指,大部政府是有兩層政府,但特區政府只有一層,有一層是隱藏政府,問候選人是否全面支持百分百透明的政府,不像之前首長級官員「隱藏在黑暗中」。曾俊華認同,需要開放最多政府數據,讓大家使用。胡國興也指出,政府不應黑箱作業;林鄭月娥指,在城市管理上,政府只能有一層,並指不需要改變架構,只需要做好管理。 |
 |
 |
|
|
網路主播有多紅? 大多中低收入 |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
大陸網路直播行業火熱,且傳言主播可月入數萬元人民幣,然實際上絕大多數主播屬中低收入,對工作認同感不高,且許多主播並未簽訂工作合約,連社會保險都沒有。錢江晚報報導,每天下午兩點,一九九三年出生的主播姍姍,會打開直播軟體開始工作,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專注打遊戲,偶爾跟粉絲互動、回覆一些問題;一天只要直播滿三小時、人氣達到五百個,就算完成當天基本任務量。做主播,每天的期待就是粉絲能多刷幾個禮物,因為那意味當天人氣高,分的錢也多;姍姍回憶說,有天一個粉絲接連送了三個價值五百元(人民幣,下同)的禮物,這種被人欣賞的感覺讓她興奮了好久。從事主播經記的楊志泰表示,會付費的基本是兩類人,一種是大神的粉絲,偶爾消費就當支持偶像,這種在電競行業比較多,雖然消費的頻率和數額比較低、但是基數大;另一種是手裡有閒錢的三、四線城市小老闆。楊志泰透露說,這些小老闆大都是看一些美女、獵奇等泛娛樂類直播,出手就會比較大方,經紀公司也會有人專門維護這類經常消費的客戶,若更換平台、會招呼客戶去新平台消費,「有個客戶最多的時候,一個月給主播打賞了一百多萬(人民幣,下同)。」不過,主播收入真的是高收入?此前一份調研顯示,月收入五百元以下占三成三,五百至一千元占一成五,近一成六是一千至兩千元,有一成八可達二千至五千元,真正能突破月入萬元大關者實際不到一成。楊志泰表示,經紀公司很少會和主播簽僱佣合約,因為公司和五、六百個主播合作,若都簽僱佣合約,光社會保險這一塊成本就很高;且多數主播也不願意簽合約,原因是有僱佣關係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