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臣出自孝子之門,忠貞愛國的 岳恩主飛,可說是這句話的最佳寫照。「涅背教忠」的故事,旨在描繪 岳恩主領受母親教誨,並移孝作忠的感人事蹟。
孟母三遷,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孟母為了能給孟子一個良好成長環境,曾三次遷徙家居,直到遷徙至學校旁邊才安定下來。岳母涅背教忠,在 岳恩主背上刻字,同樣也是希望能給予 岳恩主良好的家庭教育,希望祂在長大成人以後,能貢獻一己之力,盡心報效朝廷。
在《宋岳鄂王文集•卷中•上奏乞終制箚子》一文中, 岳恩主曾說:「臣孤賤之跡,幼失所怙,鞠育訓導,皆自臣母。」原來在祂年甫弱冠之時,其父親岳和就已經離開人世。在往後的日子裡,多是岳母姚太夫人身兼嚴父與慈母的雙重身份,悉心教導祂做人處事的道理。可以說, 岳恩主一生的立身行事,得力於姚太夫人的教誨為多。
岳恩主天性至孝,根據岳珂《鄂國金佗粹編•卷九•行實編年卷之六》紀載:「自北境紛擾,母命已從戎報國。輒不忍,屢趣之。不得已,乃留妻養母,獨從高宗皇帝渡河。」事實上, 岳恩主自父喪後,對母親更加地孝順。儘管當時世局動亂, 岳恩主也不願拋下母親,獨自赴前線為國效力。然而深明大義的岳母,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反而不斷地催促 岳恩主,要祂從軍報國。 岳恩主在母親的耳提面命之下,終於投入軍旅,貢獻一己之力於朝廷。
其後「河北淪陷失盜區,音間絕隔。先臣日夕求訪,數年不獲。」由於戰事紛亂, 岳恩主與母親失了聯繫。孝順的 岳恩主,雖身在軍中,卻無時無刻不設法尋訪母親的下落。日夕不斷的打探消息,希望能得到母親的音訊。數年之後, 岳恩主終於得到母親的訊息:「俄有自母所來者,謂之曰:『而母寄余言:為我語五郎,勉事 聖天子,無以老媼為念也!』」岳母託人帶來口訊,要 岳恩主盡心為國,輔佐皇上,不要分心掛念遠方的老母!在顛沛流離的亂世之中,岳母時時刻刻所懸念的,不是 岳恩主的人身安全與一己的生存境遇,而是國家的整體安危與未來發展,從她簡短的話語,可以讓人感受到岳母開闊的胸襟與深遠的識見。
本宮壁畫上所提「涅背教忠」一方,「涅背」指的是在背上刺字,以示不忘的意思。依據《宋史卷三六五》,列傳第一二四〈岳飛傳〉記載,在 岳恩主被誣陷入獄時,秦檜曾派何鑄到牢房裡審訊 岳恩主,要祂承認與張憲謀反之事。此時 岳恩主「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裡」,這便是世傳岳母「涅背教忠」的依據由來。由字意來看,「盡忠報國」四個字說明了岳母對祂有深刻的期望;而刻字用力致使字字深入肌膚之中,更顯出要祂不忘訓示的警惕意味。
在岳母的嚴正教導之下,心存忠孝的 岳恩主,全心為國效力,一生奮勇沙場,心繫社稷,背後所刺「精忠報國」四字,更說明了 岳恩主克盡人臣之道,以身報國的忠貞意象。岳恩主遠離家園、忠勇為國的精神,為世人感佩,也必定永留於世人心中。
更多【行天宮裝飾之美】 |